从科技馆里那道穿透光纤的微光开始
他便与“光通信”结下了不解之缘
以光为笔,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处书写青春
以信为缆,在攻坚与突破的循环中锚定方向
他始终追逐着光的轨迹
将个人理想熔铸于科技报国的璀璨星河
他就是
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2025届博士毕业生
吴琪
姓名:吴琪
专业:信息与通信工程
年级:2025届博士毕业生
所获荣誉:国家奖学金、上海市优秀毕业生、厉鼎毅纪念奖学金提名,IEEE Photonics Society Graduate Student Scholarship、SPIE Optics and Photonics Scholarship等国际奖学金
毕业去向:香港理工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
坚定理想,逐梦科技前沿
高中时代的一次偶然经历,成为吴琪人生轨迹的重要转折点。那是一次由科技馆组织的“未来通信”主题讲座,讲者现场展示了光纤传输的实验演示——一道微弱的激光穿过细如发丝的光纤,瞬间点亮了几米之外的终端显示器。“看似渺小的光,竟能承载海量信息奔流不息。”那一刻,他第一次深切体会到科技的神奇,也第一次对“光通信”这三个字心生敬仰与向往。带着这份兴趣,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坚定选择了“信息与通信工程”作为首选专业。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后,面对未来深造的选择,他毫不犹豫地将韦德国际1946源于作为攻读博士的首选。交大光纤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外光通信领域的引领地位,以及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完善的平台资源,正是他理想中的成长沃土。初入交大,在胡卫生教授和朱逸萧副教授的指导下,吴琪第一次走进光纤通信教学实验平台,亲手搭建光传输链路,切实感受到理论与工程的深度融合与交叉张力。从那时起,他便立志要扎根这片土地,在最前沿的通信领域持续探索、不断突破,用“光”连接世界,用创新照亮未来。
科研攻关,向“光”而行
科研之路从不平坦。面对实验反复失败、系统调试复杂、算法验证缓慢等挑战,吴琪始终坚守初心。他常常深夜仍留在实验室,一边调试系统、一边修改代码,独自面对闪烁的光谱图和屏幕上跳动的误码率曲线。论文截稿前,他连续通宵作战,与审稿人一轮又一轮地“过招”,在字句之间不断打磨细节,追求极致。在他心中,科研不仅是知识的积累,更是责任的承载——他始终秉持“科研为民、科技报国”的信念,在每一个实验细节中精益求精,在每一次挫折中坚定前行。2023年,为攻克高速通信容量瓶颈,他前往鹏城国家实验室开展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,参与空分复用光纤关键技术的攻关。这里,他第一次面对超大规模实验平台,参与从物理建模、系统搭建到链路调试的完整流程,工程视野和系统思维得到极大拓展,也加深了他对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”内涵的理解。
吴琪(左三)与拉奎拉大学课题组合照
2024年,他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联合培养博士生,远赴意大利拉奎拉大学,师从国际知名学者Antonio Mecozzi教授,围绕量子密钥分发与经典高速光通信协同传输展开深入研究。在那里,他不仅参与理论建模与数值仿真,还主导搭建实验验证平台。在一次关键实验中,实验室铺设的光纤链路因市政施工被误挖中断,吴琪第一时间冲到现场,毫不犹豫地与维修人员一同下井作业,穿上防护服,钻入狭窄管道中排查光缆断点,最终及时恢复系统运行,确保了实验进度。在汗水与尘土中,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执着。
点亮舞台,荣誉见证青春步伐
辛勤耕耘终能结出累累硕果。博士期间,他以第一作者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6篇,研究成果多次在OFC、ECOC等国际大会上报告交流,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。他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,荣获ACP2023最佳海报奖、IPC2024最佳学生论文荣誉提名、ICOCN2021最佳学生论文奖等多个重要奖项。这些成绩的背后,是他五年如一日的沉潜积累与对专业的热爱执着。
吴琪(中间)获IEEE光子学会优博奖
在课题组工作之余,吴琪还积极参与学生组织与社会服务,曾担任光纤所党支部纪检委员、“光纤之家”宣传部部长,策划“遇光E动”等品牌学生活动,致力于营造浓厚学术氛围。他还投身STEM科普志愿服务,在北京ACP大会、罗马IEEE Photonics Conference等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青年的科研声音。
吴琪在亚洲通信与光子学国际会议作报告
一路走来,吴琪深知,真正的科研不是发表几篇论文、获得几个奖项,而是把个人的学术追求,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势之中。“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”——这是他在成长过程中体悟最深的一句话。
吴琪在亚洲通信与光子学国际会议获Best Poster Award
初心如磐,奔赴使命远方
博士即将毕业之际,吴琪没有盲目追求热门赛道或商业岗位,而是坚定选择继续扎根科研。他始终相信,科研不仅是一份职业,更是一种责任、一种使命。他将目光投向了信息通信领域的“卡脖子”技术,尤其是数据中心互连、量子安全通信、光子芯片等前沿方向,致力于攻克制约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难题。
吴琪与导师胡卫生教授合照
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科研平台发展趋势后,吴琪决定前往香港理工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,加入国际知名专家、Optica Fellow Alan Pak Tao Lau教授团队,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。他希望在博士后阶段不断夯实科研能力,积累国际经验,为将来开展高水平研究打下坚实基础。
“希望在未来五至十年内,成长为一名能够独立主持科研项目、服务国家战略的青年科技工作者,投身信息通信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”。无论身处何地,吴琪始终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,推动国家在下一代通信技术上的自主创新,力求让“中国光”走得更远、照得更亮!